皂角、當歸、側柏葉、何首烏是四種常見的中藥材,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,在中醫(yī)中被廣泛使用。1. 皂角別名:皂莢、豬牙皂。來源:為豆科植物皂莢的干燥成熟果實。性味歸經:辛、咸,溫;有小毒。歸肺、
皂角、當歸、側柏葉、何首烏是四種常見的中藥材,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價值,在中醫(yī)中被廣泛使用。
1. 皂角
- 別名:皂莢、豬牙皂。
- 來源:為豆科植物皂莢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- 性味歸經:辛、咸,溫;有小毒。歸肺、大腸經。
- 功能主治:主要用于祛痰開竅、散結消腫。適用于中風口噤、昏迷不醒、癲癇痰盛、關竅不通、喉痹痰阻、頑痰咳嗽、癰腫、疥癬等癥。
- 注意事項:本品有毒,內服需謹慎,不可過量。
2. 當歸
- 別名:川芎、秦歸。
- 來源: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干燥根。
- 性味歸經:甘、辛,溫。歸肝、心、脾經。
- 功能主治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潤燥滑腸。用于血虛萎黃、眩暈心悸、月經不調、經閉腹痛、跌撲損傷、風濕痹痛、腸燥便秘等癥。
- 注意事項:孕婦慎用,濕熱內盛者不宜使用。
3. 側柏葉
- 別名:柏葉、扁柏葉。
- 來源:柏科植物側柏的干燥枝梢及葉。
- 性味歸經:苦、澀,微寒。歸肺、肝、脾經。
- 功能主治:涼血止血,化痰止咳,生發(fā)烏發(fā)。用于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崩漏、便血、痔瘡出血、肺熱咳嗽、脫發(fā)白發(fā)等癥。
- 注意事項:脾胃虛寒者慎用。
4. 何首烏
- 別名:夜交藤、首烏藤。
- 來源: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干燥塊根。
- 性味歸經:苦、甘,溫。歸肝、腎經。
- 功能主治:補肝腎,益精血,烏須發(fā),強筋骨。用于血虛萎黃、眩暈耳鳴、須發(fā)早白、腰膝酸軟、肢體麻木、崩漏帶下、久瘧體虛等癥。
- 注意事項:生何首烏有小毒,不宜長期大量服用;孕婦禁用。
綜合應用
這四種藥材在中醫(yī)方劑中常配伍使用,以增強其治療效果。例如:
- 當歸與何首烏組合,可增強補血養(yǎng)血、滋陰潤燥的功效,適用于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等癥狀。
- 側柏葉與皂角搭配,可以清熱解毒、止血止咳,對于肺熱咳嗽、咯血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結論
皂角、當歸、側柏葉、何首烏各有其獨特的藥效和適用范圍,合理配伍使用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但在使用時應遵循醫(yī)囑,注意藥物的劑量和禁忌,確保安全有效。
品名:側柏苗
高度:6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盆栽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