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子仁和側柏葉均來源于柏科植物,但具體來源不同,且在藥用部位、性狀特征、功能主治等方面存在差異。來源區(qū)別:柏子仁主要來源于柏科植物側柏的干燥成熟種仁,而側柏葉則是該植物的干燥枝梢及葉。簡單來說,柏子仁是側柏的種
柏子仁和側柏葉均來源于柏科植物,但具體來源不同,且在藥用部位、性狀特征、功能主治等方面存在差異。
-
來源區(qū)別:柏子仁主要來源于柏科植物側柏的干燥成熟種仁,而側柏葉則是該植物的干燥枝梢及葉。簡單來說,柏子仁是側柏的種子部分,側柏葉則是其枝葉部分。
-
性狀特征:
- 柏子仁:呈長卵形或橢圓形,一端尖,另一端鈍圓;表面黃白色至淡黃色,有細縱紋,頂端常有黃棕色突起的種臍;質脆易碎,斷面白色,富油性。
- 側柏葉:多為帶葉的小枝,小枝扁平,葉鱗片狀,交互對生,貼伏于枝上,深綠色或黃綠色,質脆,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,髓部中空。
-
功能與主治:
- 柏子仁:具有養(yǎng)心安神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用于治療心悸失眠、健忘多夢、腸燥便秘等癥狀?!侗静菥V目》記載:“柏子仁治心神不足,驚悸怔忡。”
- 側柏葉:則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為主,適用于吐血、衄血、尿血等出血癥狀以及燒燙傷、濕疹等皮膚病?!渡褶r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提到:“側柏葉主吐血衄血,崩中漏下。”
-
藥理作用:
- 柏子仁含有豐富的脂肪油(約60%-70%),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大多數(shù),還含有揮發(fā)油、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,這些物質賦予了它良好的鎮(zhèn)靜安眠效果。
- 側柏葉富含鞣質、黃酮苷、維生素C等活性物質,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和抗炎作用,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生長,促進傷口愈合。
-
使用注意:
- 柏子仁性溫滑利,脾虛便溏者慎用。
- 側柏葉性寒,脾胃虛寒者不宜大量服用。
雖然柏子仁與側柏葉同屬一種植物的不同部位,但在中醫(yī)藥學中它們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發(fā)揮著獨特的藥效。在臨床應用時需根據(jù)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材。
品名:側柏苗
高度:6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盆栽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