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柏葉主要分布于中國的華北、東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區(qū),是一種常見的針葉樹種。側柏(學名:Platycladus orientalis),又稱為柏木、扁柏、香柏等,屬于柏科側柏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。
-
地理分布:側柏在中國的自然分布范圍較廣,從東北三省到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均有野生或栽培。華北地區(qū)是側柏的主要分布區(qū)之一,如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地,這里不僅有野生資源,也是人工種植較為集中的區(qū)域。
-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側柏適應性強,耐旱、耐瘠薄,對土壤要求不嚴,能在石灰?guī)r山地、黃土高原以及城市綠化中生長良好。它喜光但也能耐半陰,適宜在pH值6.0-8.0之間的土壤中生長。
-
用途廣泛:側柏不僅是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,其葉片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。中醫(yī)認為側柏葉性味苦寒,歸肺、肝經(jīng)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可用于治療咳血、鼻衄、尿血等多種出血癥狀。側柏木材堅硬細膩,紋理美觀,是優(yōu)良的建筑和家具材料。
-
文化意義: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側柏被視為長壽吉祥之樹,常被栽植于陵園、廟宇周圍,象征永恒與不朽。古代文人墨客也喜歡以柏為題,創(chuàng)作詩詞歌賦,表達高潔情操和深遠意境。
-
保護現(xiàn)狀:盡管側柏分布廣泛且適應能力強,但由于長期的人為采伐和環(huán)境破壞,部分地區(qū)野生資源面臨枯竭風險。加強對側柏等本土植物資源的保護意識,合理開發(fā)利用,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生態(tài)平衡具有重要意義。
品名:側柏苗
高度:6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盆栽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