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公英是一種常見的野生植物,其根和草(地上部分)在形態(tài)、化學成分及用途上存在明顯區(qū)別:一、主要區(qū)別形態(tài)特征蒲公英根:呈長圓錐形或紡錘形,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,有不規(guī)則的縱皺紋。根部質地較硬,長度一般為5 - 25厘米,直徑0.3 - 1.2厘米。斷面皮部為淡黃色,木部為黃色,具
蒲公英是一種常見的野生植物,其根和草(地上部分)在形態(tài)、化學成分及用途上存在明顯區(qū)別:
一、主要區(qū)別
-
形態(tài)特征
-
化學成分
-
藥用價值與功效側重
- 蒲公英根:性味甘、苦,寒。歸肝、胃經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利尿通淋的功效。常用于治療乳癰腫痛(乳腺炎等乳房疾?。?、目赤咽痛(眼睛發(fā)紅疼痛、咽喉腫痛等熱毒病癥)、濕熱黃疸(由濕熱引起的皮膚和鞏膜發(fā)黃等肝臟疾病癥狀)、熱淋澀痛(小便不利且伴有疼痛等泌尿系統(tǒng)疾病癥狀)等。在中醫(yī)方劑中,對于一些肝膽濕熱型的黃疸患者,蒲公英根可以起到很好的利膽退黃的作用。
- 蒲公英草:同樣性味甘、苦,寒。但更側重于清熱解毒、疏肝利膽、通淋排石。可用于癰腫疔瘡(各種皮膚感染性疾病形成的腫塊等)、乳癰內癰(內部臟器炎癥如肺癰等)、濕熱黃疸、熱淋澀痛等。由于其富含維生素等營養(yǎng)成分,在改善身體代謝、增強免疫力方面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。比如在治療一些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時,蒲公英草可以輔助減輕炎癥反應,緩解發(fā)熱等癥狀。
二、其他區(qū)別
- 采集時間
- 蒲公英根:通常在秋季采挖,此時根部生長充實,有效成分積累較多。采挖后需要除去雜質,洗凈泥土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
- 蒲公英草:春至秋季花初開時采割。這個時期地上部分生長旺盛,能夠獲取較多的藥用部位,并且保證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對穩(wěn)定。采收后要及時晾干或烘干,以免變質影響藥效。
品名:蒲公英
高度:30~50cm
特點:花量大,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