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野外辨識植物時,蒲公英與火炭母容易被混淆,但兩者屬于不同科屬的植物,具有明顯的區(qū)別。
一、葉片形態(tài)
最顯著的區(qū)別在于葉片。蒲公英的葉片為倒卵形或匙形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齒牙或淺裂,基部逐漸狹窄成翼狀并下延到葉柄。而火炭母的葉片形狀多變,呈三角狀卵形至寬卵形,基部心形,全緣或者有少數圓齒,葉面通常帶有紫紅色斑塊,在陽光充足環(huán)境下尤為明顯。
二、花果特征
蒲公英的頭狀花序單生,直徑約3 - 5厘米,舌狀花鮮黃色,開花后結瘦果,成熟時整個頭狀花序變?yōu)榘咨q球,種子附著白色冠毛,隨風飄散。火炭母則開淡綠色小花,花序聚傘狀,果實為胞果,近圓形,表面光滑,顏色從綠色逐漸變?yōu)楹谏蚝稚瑳]有類似蒲公英的絨球結構。
三、生長環(huán)境
蒲公英適應性強,常見于路邊、田野、山坡等開闊地帶,耐旱、耐寒,對土壤要求不高。火炭母更傾向于濕潤且有一定遮蔭的地方,如溪邊、林下或灌木叢中,喜歡肥沃疏松的土壤。
四、氣味與味道
蒲公英新鮮葉片揉碎后有淡淡的苦味和青草香,而火炭母具有特殊的氣味,葉片略帶酸澀味,這也是區(qū)分二者的一個小技巧。
五、藥用價值
蒲公英性寒,味甘微苦,歸肝、胃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利尿通淋的功效,可用于治療癰腫疔瘡、乳癰、目赤腫痛、濕熱黃疸等病癥;火炭母性涼,味酸澀,入脾、胃、肝經,能清熱利濕、涼血止血、解毒消腫,適用于泄瀉、痢疾、便血、尿血、跌打損傷等癥狀。
?
品名:蒲公英
高度:30~50cm
特點:花量大,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