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公英、瞿麥、甘草和淡竹葉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,具有各自的藥用價值。
蒲公英:蒲公英是菊科植物,其性味苦、甘,寒,歸肝、胃經(jīng)。蒲公英全草可供藥用,有清熱解毒、消癰散結(jié)、利尿通淋的功效?,F(xiàn)代研究表明,蒲公英含有的多種化學(xué)成分,如蒲公英素、膽堿、有機酸等物質(zhì),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,對于一些皮膚感染性疾病,例如瘡癤腫痛、乳癰等病癥的治療效果顯著;并且能夠促進消化液分泌,增進食欲,幫助消化。
瞿麥:瞿麥為石竹科植物瞿麥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,味苦,性寒,歸心、小腸經(jīng)。它是一味利水通淋藥,能破血通經(jīng),可用于水腫、熱淋、石淋等病癥的治療。瞿麥還有活血通經(jīng)的作用,可用于閉經(jīng)、痛經(jīng)等婦科疾病的治療。瞿麥中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、皂苷類化合物、生物堿等成分,這些成分可能是其發(fā)揮藥理作用的主要物質(zhì)基礎(chǔ)。
甘草: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、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莖,味甘,性平,歸心、肺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它是我國傳統(tǒng)中藥中應(yīng)用廣泛的一味藥物,具有補脾益氣、潤肺止咳、緩急止痛、清熱解毒、調(diào)和諸藥等多種功效。 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、甘草酸、甘草苷等成分,其中甘草甜素具有抗炎、抗過敏、保肝等藥理作用;甘草酸則可用于治療慢性肝病,改善肝功能,防止肝細(xì)胞損傷;甘草苷對咳嗽中樞有抑制作用,可起到鎮(zhèn)咳祛痰的效果。甘草還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,以增強或協(xié)調(diào)其他藥物的療效。
淡竹葉:淡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,味甘、淡,性寒,歸心、胃、小腸經(jīng)。它有利尿通淋、清熱除煩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用于熱病煩渴、小便短赤、口舌生瘡等病癥的治療。淡竹葉中含有三尖杉酯、黃酮類化合物、氨基酸等成分,這些成分可能與其藥理作用有關(guān)。
?
品名:蒲公英
高度:30~50cm
特點:花量大,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