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白芷(Angelica dahurica)**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,主要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部。下面是對白芷藥材的詳細介紹:1. 來源與分布白芷主要產于中國,尤以河南、安徽、四川等地最為著名。野生白芷多生長在陽光充足、排水良好的山坡或田
**白芷(Angelica dahurica)**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,主要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部。下面是對白芷藥材的詳細介紹:
1. 來源與分布
- 白芷主要產于中國,尤以河南、安徽、四川等地最為著名。
- 野生白芷多生長在陽光充足、排水良好的山坡或田野中,但現(xiàn)代多為人工栽培。
2. 植物特征
- 形態(tài):白芷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達1米左右。莖直立,分枝少,表面有縱棱。
- 根:根圓錐形,長10-25厘米,直徑1-2厘米,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,有不規(guī)則的縱向皺紋和支根痕。
- 葉:基生葉和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復葉,小葉片卵形或披針形,邊緣有鋸齒。
- 花: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白色,花期7-8月。
- 果實:雙懸果,橢圓形,成熟時呈淡黃色。
3. 采收與加工
- 采收時間: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后或春季萌芽前進行采挖。
- 加工方法:將挖出的根部除去泥土和須根,曬干或烘干。干燥后的白芷根質地堅硬,斷面白色或灰白色,有粉性。
4. 性味與歸經
- 性味:辛、溫。
- 歸經:歸肺、胃、大腸經。
5. 功效與應用
-
主要功效:
- 祛風散寒:用于治療感冒風寒、頭痛、鼻塞等癥狀。
- 活血止痛:常用于治療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等。
- 消腫排膿:可用于癰疽瘡瘍、皮膚感染等。
- 美白養(yǎng)顏:在中醫(yī)美容中也有應用,可以改善膚色暗沉、雀斑等問題。
-
常用配伍:
- 與羌活、防風等配伍,用于治療風寒感冒。
- 與當歸、川芎等配伍,用于治療血瘀疼痛。
- 與金銀花、連翹等配伍,用于治療癰腫瘡毒。
6. 現(xiàn)代研究
- 化學成分:白芷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,如揮發(fā)油(主要成分為歐前胡素)、香豆素類化合物、多糖、黃酮類化合物等。
- 藥理作用:
- 抗炎鎮(zhèn)痛:白芷中的揮發(fā)油具有明顯的抗炎和鎮(zhèn)痛作用。
- 抗菌消炎: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- 美容護膚: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的作用,常用于護膚品中。
7. 注意事項
- 禁忌:孕婦慎用,因其具有活血作用,可能引起流產。
- 用量:一般煎湯內服,每次3-10克;外用適量,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患處。
8. 歷史與文化
- 白芷在中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,最早記載于《神農本草經》中,被列為上品。
- 在古代,白芷不僅用于治病,還被用作香料和美容用品。
通過以上介紹,可以看出白芷是一種多功能的中藥材,在臨床和日常生活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。
品名:白芷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