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使用的人參主要是指五加科人參屬(Panax)的植物,最常見的是亞洲人參(Panax ginseng),也稱為高麗參或中國人參。人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根部含有多種活性成分,如人參皂苷、多糖、揮發(fā)油等,具有補氣養(yǎng)血、安神益智等功效
古人使用的人參主要是指五加科人參屬(Panax)的植物,最常見的是亞洲人參(Panax ginseng),也稱為高麗參或中國人參。
人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根部含有多種活性成分,如人參皂苷、多糖、揮發(fā)油等,具有補氣養(yǎng)血、安神益智等功效,在傳統(tǒng)中醫(yī)中被廣泛用于治療疲勞、虛弱、失眠等癥狀。亞洲人參主要分布在東北亞地區(qū),包括中國東北、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(qū)。
除了亞洲人參之外,古代文獻中還記載了其他幾種人參:
- 西洋參(Panax quinquefolius):雖然在現(xiàn)代被廣泛認知為北美原產(chǎn),但在中國也有悠久的應用歷史。它與亞洲人參同屬,但藥性較為平和,適合長期服用。
- 三七(Panax notoginseng):又稱田七、金不換,主要產(chǎn)于中國云南、廣西等地。三七以根莖入藥,具有止血散瘀、消腫定痛的功效,是重要的中藥之一。
- 竹節(jié)參(Panax japonicus):分布于中國南方及日本,其根狀莖可用于藥用,具有類似人參的補益作用。
- 刺五加(Acanthopanax senticosus):盡管嚴格意義上不屬于真正的人參屬,但由于其藥效與人參相似,也被稱作“北五加皮”或“西伯利亞人參”,在民間常作為人參的替代品使用。
由于古代地理發(fā)現(xiàn)有限以及藥材命名習慣的不同,某些時期或地區(qū)所指的“人參”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現(xiàn)代分類學上的定義?!渡褶r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提到的“人參”可能包含了上述幾種或更多種類的植物。不同朝代和地區(qū)對人參的利用方式和認知也有所差異,因此在研究古籍時需結(jié)合具體背景進行分析。
品名:人參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藥性好,容易種植,適應性強。
種植量:0.5~1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