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術的主要特產是其根莖部分,在中藥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。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.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于菊科蒼術屬。其根莖肥厚,呈不規(guī)則的團塊或長圓形,表面黃白色至淡棕黃色,內部質地堅實,有明顯的油性和香氣。白術主要產于
白術的主要特產是其根莖部分,在中藥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。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.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于菊科蒼術屬。其根莖肥厚,呈不規(guī)則的團塊或長圓形,表面黃白色至淡棕黃色,內部質地堅實,有明顯的油性和香氣。白術主要產于中國,尤其是浙江、安徽、湖北等地,其中以浙江天臺山所產最為著名,被譽為“浙八味”之一。
白術的藥用價值
- 健脾益氣:白術能夠增強脾胃功能,對于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癥狀有顯著療效。
- 燥濕利水:白術具有良好的燥濕作用,可用于治療濕阻中焦、水腫、泄瀉等癥。
- 安胎:白術還被用于婦科,特別是妊娠期間的安胎作用,可緩解孕期不適。
- 增強免疫力:現代研究發(fā)現,白術中的多糖類成分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,提高抗病能力。
白術的種植與采收
- 種植環(huán)境:白術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耐寒性較強,適宜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。
- 種植時間:一般在春季3-4月進行播種,秋季9-10月收獲。
- 采收加工:采收時將根莖挖出,去凈泥土,曬干或烘干。干燥后的白術根莖質地堅硬,斷面呈白色或淡黃色,有粉性。
白術的食用與應用
- 入藥:白術主要用于中藥方劑中,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,如四君子湯、參苓白術散等。
- 食療:在一些地方,白術也被用于食療,如燉肉、煲湯等,以增強食物的健脾功效。
- 保健品:現代還開發(fā)了白術提取物,制成保健品,如白術膠囊、白術茶等。
白術的文化意義
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白術不僅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,還被視為吉祥之物。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白術入詩,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祝福。宋代詩人陸游在其《食粥》一詩中寫道:“粥美嘗新米,羹香擘嫩菘。自憐風味薄,誰信色香濃。白術添春酒,黃花映晚叢?!?/p>
白術的特產主要是其根莖部分,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文化意義,在中醫(yī)藥領域和民間應用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品名:白術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種子/種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