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)屬于菊科植物,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。分類植物學分類:白術屬于被子植物門、雙子葉植物綱、桔梗目、菊科、蒼術屬。藥用分類:在中藥中,白術主要分為生白術和炒白術兩種。生白術性
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)屬于菊科植物,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。
分類
- 植物學分類:白術屬于被子植物門、雙子葉植物綱、桔梗目、菊科、蒼術屬。
- 藥用分類:在中藥中,白術主要分為生白術和炒白術兩種。生白術性溫,味甘、苦,具有健脾燥濕、利水消腫的功效;炒白術則是將生白術經(jīng)過炒制處理,其性更溫和,主要用于健脾止瀉。
- 品種分類:根據(jù)形態(tài)特征和生長環(huán)境的不同,白術可以分為多種類型,如浙白術、川白術等。浙白術是最為常見且藥效較好的一種。
產地
- 中國:白術的主要產地在中國,尤其是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浙江紹興產的白術質量上乘,被譽為“浙八味”之一,是中國白術的代表品種。
- 其他地區(qū):除中國外,日本、韓國也有少量種植,但品質和產量均不及中國。在這些國家和地區(qū),白術通常作為藥材進口使用。
生長環(huán)境
- 白術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耐寒性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但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。
- 在海拔500-1500米的山區(qū)或丘陵地帶生長較好,適宜年平均氣溫15-20℃,年降水量800-1200毫米的環(huán)境。
品種特點
- 浙白術:根莖粗壯,呈不規(guī)則的圓柱形或塊狀,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,斷面白色,粉性足,氣清香,味微甜后苦。
- 川白術:根莖較細長,形狀不規(guī)則,表面灰黃色,斷面黃白色,粉性稍差,氣香,味苦。
藥用價值
- 白術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汗安胎等多種功效,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、腹瀉、水腫、自汗、胎動不安等癥狀。
- 現(xiàn)代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白術還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增強免疫力等作用。
結論
白術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,不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,而且在現(xiàn)代醫(yī)學中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。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廣泛的適應癥使其成為中醫(yī)臨床常用的重要藥物之一。不同產地和品種的白術在外觀和藥效上有所差異,選擇時應根據(jù)具體需求進行挑選。
品名:白術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種子/種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