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與白術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其外觀特征、藥用部位、功效及應用方面。外觀特征:白芷(Angelica dahurica)的根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,表面黃白色至淡棕色,有不規(guī)則縱皺紋及橫向皮孔,斷面白色,粉性,具香氣,味辛、微苦。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)的根莖則較為短
白芷與白術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其外觀特征、藥用部位、功效及應用方面。
-
外觀特征:
- 白芷(Angelica dahurica)的根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,表面黃白色至淡棕色,有不規(guī)則縱皺紋及橫向皮孔,斷面白色,粉性,具香氣,味辛、微苦。
- 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)的根莖則較為短粗,形狀多為不規(guī)則的塊狀或長圓形,外皮灰黃色或棕黃色,質地堅實,斷面黃白色,有油點散在,氣味清香,味甘、微辛。
-
藥用部位:
- 白芷主要使用的是其干燥的根部。
- 而白術則是利用其干燥的根莖部分入藥。
-
功效與應用:
- 白芷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、通竅止血等功效,常用于治療感冒頭痛、鼻炎、牙痛等癥狀。
- 白術則以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汗安胎為主要作用,適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、腹瀉、水腫等問題。
-
生長環(huán)境:
- 白芷喜生于向陽山坡、林緣及草叢中,耐寒性強,對土壤要求不高。
- 白術偏好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,通常栽培于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。
-
化學成分:
- 白芷含有揮發(fā)油、香豆素類化合物等多種活性物質。
- 白術中含有蒼術醇、β-桉葉醇等成分,這些化學物質賦予了它們各自獨特的藥理作用。
雖然白芷和白術都屬于中藥范疇,且同為菊科植物,但它們在形態(tài)學特征、藥用價值以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。正確識別這兩種藥材對于確保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。
品名:白術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(chǎn)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種子/種根